最新动态
从北京朝阳公园大黑楼读懂马岩松与他的山水城市
2024-09-19 14:32



回到北京。东三环有一座摩天楼,高度虽然只有120米,但却是一个话题性十足的建筑——北京骏豪中央公园广场。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朝阳公园广场,建筑师是马岩松。

马岩松的项目我们讲过三个,一是冰城那座特别唯美的哈尔滨大剧院;二是在网络上和传销扯上关系的北海北部湾1号;三是费了牛劲在美国拿下的项目,乔治卢卡斯的叙事艺术博物馆,也是第一次由中国建筑师在海外赢得文化地标项目的设计权,很牛??

今天要讲的这个项目在朝阳公园的南侧,斜对着公园南门,西边不远处就是我们曾经讲过的凤凰中心。

记得上次去凤凰中心参观的时候站在门口就能看到这个项目,非常醒目!

在周围一大堆火柴盒房子的簇拥下,一坨黑乎乎的建筑鹤立鸡群,再加上那天赶上阴天,这个建筑看上去就更像是外星人登陆地球时留下的一滩怪物。

不过如果你看完凤凰中心,再看墨色山水,感觉上这两个建筑还挺般配,都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技术发展背后的产物,再和周边的建筑一比,你会感觉他们的年龄差至少应该在半个世纪以上。


马岩松曾经在一个公开的演讲中提到过一个观点,朝阳公园广场项目周边的这些火柴盒建筑就是过去那个时代的一个错误,因为这些建筑和自然太过于对立,所以今天他希望努力去做出一些改变。

对于这个观点我开始还有点误解,因为我始终觉得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征和条件,今天的很多作品,包括马岩松,扎哈,他们的项目倒退几十年,根本不可能建造起来,因为过去没有这样的技术,也没有这样的条件。

其实就算是今天,80%的项目也不会选择建造他们的作品,因为所有的工程背后都是资本的游戏,朝阳公园广场这个项目销售的时候均价大概在12万左右。

而且当时北京四环以内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可以开发的地块了,一个报道说当时朝阳公园广场6月的交易额就占了北京当时办公类总交易额的一半,没有这样的条件,这样的价格,根本不可能支撑这个作品的实现。


就在完成这篇稿子的前一天,中国设计联盟精英群里有一位昆明建筑设计公司的负责人分享了他的一个工程案例,模仿马岩松风格设计的一个文化旅游综合体。后来在群里引发讨论,他们的项目目前也是因为疫情和资金的问题而搁置了。

所以我开始对马岩松否定过去的观点还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后来我又看了很多他的专访和介绍之后,我又觉得也许他并不是那个意思,或者说他并不是单纯从形式与外在思考这个问题。

要理解他的真实想法,我们需要先搞懂为什么他要把这个建筑做的这么黑,这么怪。


这个项目的设计理念就叫墨色山水,算是马岩松山水城市理论的一个实践。

我们看这个朝阳公园广场,从外在形态来看,确实像极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山流水。

曾经有一位艺术家把这个项目的建成照片给P到千里江山图里去了,结果一看,还真的挺协调。

当初这个项目销售的时候也主打这个概念,那个销售视频一上来就一个裸男,弄个丝带,舞来舞去,最后整出一堆水墨。

而且这个项目的外立面幕墙色彩用的很大胆,是非常罕见的黑色,很显然就是要表达水墨的概念,当然也很有点实验的味道,但没想到的是建成之后这个黑的有点超凡脱俗了,连马岩松自己都有点看不过去了,太黑了。

只是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审美疲劳,反正他又觉得应该这么黑,因为这样和周边的反差就更强烈了,而他想表达的意图也就更明显了。


那他的意图又是什么呢,是特立独行?是彰显个性?也许会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我想更多的可能还是表明一种态度。

就像前面咱们提到的,他觉得周边是一个历史错误,我要和这些错误划清界限,然后大家看看,到底哪个更自然。

因此这个项目就是一种态度,对过去的否定,但过去的东西太多,我很少,所以也是在大环境控制之下的挣扎与呐喊。

只有这样足够强烈,足够冲突,才可能引发民众的思考。

就像今天,因为这个建筑很另类,所以我会做节目来说,大家也会有兴趣来看,有兴趣看就会引发争论,而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在最不缺少的就是和谐与赞美,最稀缺的其实是反思与批判。

那么这个项目的设计如何体现山水城市,只是通过这个造型和黑么?其他的项目可不可以也这样呢?


如果仅从山水城市这个理念来看,我认为墨色山水这个项目是马岩松迄今为止做的最成功的建筑作品。

哈尔滨大剧院,做的虽然美轮美奂,但和城市的关系太弱,而且建筑功能的要求也限制了空间的发挥,因此在文化意境上的突破并不明显。

北海北部湾1号,又叫假山。这个项目的设计很令人惊艳,但细研究的话,还是过于表面化,立面图形化的痕迹太重,所以拉低了项目的水平与层次。

还有黄山太平湖公寓,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但也过于平面化,估计可能是受到功能与造价的限制,以至于最后和环境山体的融合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

墨色山水这个项目,我觉得无论从规划布局,产品构成,功能配置,到空间、立面,甚至意境,都达到了非常理想的程度。


首先这个项目的功能产品类型成全了马岩松的山水城市理念。为什么这么说?项目有两栋接近120米高的写字楼,三栋企业独栋,一栋商业配套,一栋高档住宅组成,这样的组合太适合搞山水城市了。

如果说山水城市讲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意境,讲的是返璞归真的感觉,那么首先就需要突出一个特点,那就是自然。

咱们那个片头里马岩松说他这个项目的草图就是瞎画的,其实瞎画不就是一种自然么?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建筑看上去往往和自然很不协调,甚至非常冲突,其原因就是太人工,重复度太高,形体太单一,但不自然真的是因为设计水平不够么,也不完全是,本质上还是因为产品类型。

比如在城市中占比最大的居住区项目,在容积率,高度,日照要求,户型配比等一系列硬性要求之下,你能做成很自然的形态么?

绝对不可能。不管是马岩松还是扎哈,你扔给他们一个这样的项目,我不相信他们能做的有多自然。因为一系列的设计要求和条件直接限制了你的发挥,而单一的功能内容也注定这样的作品只能沦为排排做的火柴盒。


这次墨色山水的功能配置因为足够丰富,结果呈现的是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无论从平面看,还是从组合立面的线条来看,都显得非常自然。

当然,产品种类的丰富是因为甲方提供的设计条件要求,还是马岩松自己根据方案效果所需要达成目标的争取,我没机会问他,但我想,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他毕竟是马岩松。

所以在很多马岩松的访谈中,他也提到了中国建筑师的话语权问题,许知远在十三邀中问他,你是不是很善于说服甲方接受你的想法,他的回答是不善于,他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作品在那,你喜欢就喜欢,如果不喜欢我就走,因为他认为自己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必须是自己的。


我不知道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但这句话就决定了这个世界不会有千千万万个马岩松。

有了功能打底,然后就是如何摆弄空间与造型了,墨色山水的单体建筑中最明显最突出的显然是临街的两栋主塔楼,这二位上镜率最高,也是整个项目的灵魂。

这二位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定是外立面呈切片式的幕墙造型,黑色的玻璃幕墙代表墨色,流畅的垂直曲线代表山与水,所以单看造型,就已经可以解释墨色山水的理念,但问题是真的这么简单么?我们还需要看到一些更加本质的东西。

把外皮扒开,我们看看这个建筑的平面与剖面,你可以看到,建筑的平面其实就是常规的平面,中间一个核心筒,四周一堆办公空间,这个平面说实话并没有什么稀奇。再看剖面,我们可以看到,在建筑的很多楼层都设置了不同的共享空中花园,这些空间是给办公人员用来休息交流的。

说到这,我觉得我们已经触及到山水城市的一部分核心了。

其实在中国城市的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觉得我们的城市规划管理最失败的地方是利用资本的力量消灭了城市中绝大多数的公共空间,转而将这些空间变为了私有空间,其结果改变了社会人群的生活方式与社交方式,从而让城市越来越缺乏活力,越来越没有人情味,越来越真的像个机器。

在某些调查机构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网络社交活跃程度要超过西方国家,这个原因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因为城市的发展形态封堵了传统社交的途径,使得大多人只能选择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

现在,我们再次回到前面我们提到的马岩松否定过去的意图到底是否定什么了。


首先他明确的说他绝对不是否定高层,因为只要是个心智健全的人就知道,按我们人类的这种发展方式,城市走向高密度是必然的。

他否定的,我想应该是这种高密度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在高密度状态下,建筑与自然还能不能共生的问题,人与人又如何共处的问题。

在当下的规划管理政策下,我们的建筑除了公共建筑还会偶尔注重公共空间的营造以外,占绝对多数的居住类建筑是几乎不考虑的。

开发商和建筑师最主要考虑的都是如何在规范的要求之下把楼梯间的尺寸做的最小,因为这样公摊比例就会降低,房子就会好卖,公共空间从来都上不了桌面,因为那个东西没法卖钱,还浪费面积。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是像马岩松这样的建筑师,你会发现,他也很少设计纯住宅项目,我相信绝对不是没人找,而是没法干,干了就啪啪打脸,不干才是最佳选择。


而墨色山水的设计,从内部来看,平面就是常规的平面布局,特色也无非就是采用了一些空中花园来营造空间,但这样的手法可以说并不少见,但当你把项目的整体规划,建筑的形态,与这些花园都融合在一起之后,我想这就是山水城市所要表达的一种意境,这是一种建筑与人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的山水意境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今天的建筑也在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两种生活方式能够发生一些精神层面的联系,哪怕是那么一点点,我想也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与进步。

当然,说到这,肯定会有一些朋友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做了几个曲线,弄了几个空中花园 么,再有就是胆子大,把幕墙做成了黑色,我也能做的出来。

没错,这些设计手法如果你今天去学,去模仿,我相信全中国至少10%到20%的建筑师都是手到擒来,但问题是,马岩松运气好,他先做出来了,他先建出来了,所以决定了站在舞台中央的是他,而不是你我。

没错,我说的就是运气好,这一点,连他自己也并不否认。


当然,我说运气好并不是否定他为之付出的那些超越常人的努力,也不是否定他的个人才华,但你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做出对的选择,走上了对的路,这就是一种偶然,只是这种偶然我觉得也是一种时代的机遇与选择。

今天这期节目很特别,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我解读朝阳公园广场项目的内容太少,那是因为我觉得去谈论一个关于建筑、城市与文化的话题意义远大于去深入研究这样一个商业地产的细节,而且这个项目本身也并不是那么难懂。

不过我要声明的是,本期节目之前我也曾试图联系MAD,但没有联系上,所以我说的所有内容都只是我根据视频资料与图文信息总结的,并不代表马岩松本人或MAD的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尽管如此,节目的最后我还是要感谢马岩松和他的MAD,感谢这个团队为中国建筑界所做出的努力与尝试,感谢他们对这个社会旧有体系与框架的抗争与呐喊,建筑师难道不就应该这样么?


. END .

文中图片均来自?MAD?建筑师事务所

本文由强词有理原创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看官们点赞、投币、收藏“素质三连”!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从北京朝阳公园大黑楼读懂马岩松与他的山水城市】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riyuangf.com/quote/17945.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易网资讯移动站 http://qyn41e.riyuangf.com/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