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导致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2008年9月25日,汶川大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去一线,在现场”是第一财经一贯追求的新闻标准,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上。在此之前,2004年底,刚刚创刊一个多月的《第一财经日报》就派出记者远赴印尼海啸灾难现场;2008年初,西南地区爆发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灾害,第一财经多路记者也赶赴现场。
汶川大地震爆发之后,第一财经迅速行动,5月13日,首批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赶到灾区,聚焦都江堰聚源中学和北川县城;5月15日,第二批记者分别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赶赴汶川、北川、什邡、绵竹和青川等极重灾区。笔者也是其中之一。
首批记者之一洪其华不顾在什邡的家人同样受灾,辗转都江堰和北川等地,在震后初期,直击都江堰和北川等地灾难现场和救援情况;记者孙文祥翻山越岭,徒步挺进震中“孤岛”映秀镇,发回关于其状况的第一手报道;记者刘泽南则记录了唐家山堰塞湖处置的全过程……
在当时救援紧迫、灾情不清和万众瞩目的情况下,这些报道体现了“快”和“在现场”的特点,及时将灾情和救援情况传递给公众,受到广泛关注,取得较大的影响力,显示了第一财经在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上对普遍新闻价值的追求。
与此同时,第一财经根据自身特有的财经媒体属性,在报道灾难救援热点事件和热点区域的同时,又有所侧重地关注地震对企业、产业、资本市场、宏观经济、民生就业等财经领域的影响,从自身专业定位的角度更广泛地去记录报道这场特大地震。
根据产业布局,《第一财经日报》以成(都)德(阳)绵(阳)这条西部地区重要的产业带为核心,制定多路分进的报道计划,其中重点关注经济和产业较为发达、经济和人员受灾又特别严重的绵竹和什邡等地,全方位地向市场反馈地震对灾区产业经济的冲击和救援重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