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的“新身份”,也正是非遗手艺人拥抱变化、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在数字时代谋求命运转折的一番新探索——“高冷”的木活字印刷,通过网红、年轻人走向公众视野。
确实,一系列的创新、宣传,木活字印刷正在受全球欢迎:11月举办的上海第七届进博会上,王法万带去的文创产品中,有三分之二销往国外;最近,香港一些幼儿园定制了木活字早教玩具……王法万还计划着“万物皆可木活字”:木活字奶茶、咖啡、AI非遗馆……都将陆续推出。
这也是李子柒“二刷”瑞安,回访木活字印刷时看到的明显变化,她希望师徒合力,让木活字印刷在这个时代,依旧发光发亮。从瑞安返程四川时,李子柒团队向潮新闻记者表示,请大家多将目光停留在木活字印刷及其背后的手艺人,“非常不容易。”
传承“木活字印刷”
成为师徒两人的默契
“大家好,再次回到瑞安,很亲切。”11月16日,在“活字印刷创新研讨会暨文化IP战略联盟启动大会”上,李子柒全程不断与在场嘉宾微笑打招呼,对镜头向网友挥手问好。当天,她受聘成了瑞安市东源木活字印刷文化研究院的“非遗传播大使”。
现场,李子柒戴着眼镜,一身黑色着装,显得十分干练。她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第一次来瑞安的故事:六年前,来到瑞安学习木活字印刷时,师父王法万其实并不认识她。李子柒很感谢王法万,教会她这门技艺。
所以,相识六年来,创新与传承非遗的默契,一直贯穿在李子柒与王法万的交流中,两人十分关注木活字印刷的未来命运——“木活字未来在哪里”“非遗如何在数字时代创新与发展”……
同样,在李子柒的影响下,朴实的王法万很快学会了,将木活字印刷“搬上网”、接受媒体采访,进一步宣传。而明年,木活字相关的限量版书籍也将在书店推出。
走遍全国20多省,非遗续集正上新
从李子柒社交账号看,2018年发布的木活字印刷作品,是她发布的第一个非遗技艺学习视频。据李子柒团队数据统计,相关视频全网累计超8000万次观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木活字印刷。
李子柒曾称,来学习、宣传是了解到现在会木活字印刷整套流程的传承人并不多,她想让更多人知道木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且这项非遗亟需传承和保护。
在瑞安,“木活字印刷”传承人确实并不多,而且基本在东源村。潮新闻记者从瑞安权威部门获悉,截至目前,经全套技术流程考评共认定瑞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3人,温州市级2人。
从木活字印刷学习归来后,李子柒更加坚定,她想继续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给“垂暮老人”般的非遗注入“年轻血液”,她想让非遗年轻起来,想让它们跟着时代往前走。
所以,即使在“退隐”的三年里,李子柒还是去了20多个省,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也正是那段求学时光,她通过一次次田野调查找到了未来方向。
此前,李子柒和王法万说起过回归的规划:“其实事情都办得差不多,都没有关系了。我最想要做的是为中国传统文化做一点赋能。”
即使在拍摄新作品漆器视频,遇到过敏、作品失败等困难,王法万也从没听李子柒有过一声怨言,“她压力挺大的,但是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给身边人正能量。”
11月13日,王法万去四川成都见证了“李子柒非遗工作站”授牌,他看到李子柒的第一眼就跟她说“你瘦了,有点憔悴”。李子柒笑着回答:“老师,没有办法,这几天太忙了,我都是通宵在赶片子,所以就好几个晚上没睡好了。”
李子柒回归后,王法万看了好几遍她更新的视频,倍感欣慰,做漆器断断续续花了一年时间,李子柒确实在用心传播非遗文化。与三年前的作品相比,现在做得更加深入,有种沉浸式的感觉。
这样细致的转变,其实也和李子柒心态变化有关。李子柒回顾称,六七年前,她去拜访非遗手艺人时,更多的是为了学习技艺,最近三年,她有了更多时间去听他们的故事,跟他们聊天。
非遗的故事,还在上新精彩续集。11月17日,李子柒表示,回归后接到很多文旅局邀请学习,但是80%的地方都已经去过了,而且已经有很多素材。对此,网友们也都在期待非遗视频上新。
数字时代的“老古董”,
该何去何从?
在王法万看来,“退隐”的那三年,忙,是李子柒的常态,回归后,李子柒更忙了,这几天更是晚上、白天连轴转。在瑞安的第二天,一个上午排了两个视频会。
11月14日,李子柒与王法万等7位非遗传承人一起启动“李子柒非遗工作站”。今后,木活字印刷是重点宣传推广的非遗项目之一,王法万表示,希望全国手艺人“拧成一股绳”,相互赋能,把非遗创新、传承做得更好。
“李子柒非遗工作站”也将承担起让“非遗年轻起来”的工作,而且部分工作初见成效。他们相信,让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非遗也才会有持续生命力。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李子柒发起“AI非遗馆”项目,用AI赋能非遗传播。在最近短短三个月时间,已经上线了传统技艺馆,民俗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馆,传统戏剧馆四大场馆。而木活字印刷,也正在筹备“AI展览馆”。
除了科技赋能体验外,王法万计划将木活字印刷与更多IP联名,结合到茶叶、奶茶等快消品,乃至学前教育玩具、课程等,实现木活字印刷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
“没有实际用处的非遗,只能躺在博物馆里,随之这门技艺的传承人也将会消失。”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非遗文创的商业化探索,是让非遗更好传承的重要一步。
“这能一方面解决手艺人收入问题,另一方面也在倒逼传统手艺人紧随时代步伐,从创新中赋予非遗新生命。”王法万表示,传承人手艺价值被市场认可,他们都能过上好日子,这既是对他们技艺的尊重,也将吸引新一代年轻人以乐于传承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