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并非生的对立面
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只有对死亡这一主题进行不断的探讨
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珍惜身边人
所以,在清明节这个特殊沉重的日子里
决定分享9款设计师们
“为死亡而设计”的作品,缅怀逝去的生命
01After the rain 雨后
设计师:aliaya kish
日本设计师aya kishi将一系列光学棱镜合并到墓碑的中央,在地面上产生了美丽的光谱,重新诠释了“雨后”的含义。
死亡和葬礼总会给人雨天、沉闷的联想,而他将这些元素转化为视觉干预,打破了原本肃穆阴郁的墓碑设计,让一束仿佛来自天堂的光帮助缓解人们失去亲人后的痛苦。
02《天上·云间》骨灰盒
设计师:杨万里
设计师以洁白的云为载体,赋予其骨灰盒的功能,造型和寓意的特点恰当的避免了人们对于传统骨灰盒的忌讳和恐惧。
设想一下,当孩子问起:“妈妈,姥姥去哪儿了?”此时母亲可以很浪漫的回答孩子:“去云里了,她住在天上。”
设计师说:“我设计这款骨灰盒的初衷是想让人们对逝者的无限追思,通过温馨浪漫的方式得以释放出来,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解决功能问题的设计,而是转化了人们对于死亡的观念。”
03环保骨灰盒
设计,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04Remember骨灰盒设计
设计师:jaeyong LEE
这款骨灰盒的外观会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设计师的目的是为了能让逝者也感受到生命和世界的变化。
05“生命之树”骨灰盒
设计师:Enzo Pascual与Pierre Rivière
设计师是法国人,所以你在这款设计中甚至可以看到法国人特有的浪漫情怀……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棺材,在降解的时候,还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肥料,从而让顶部的植物种子迅速发芽、成长,变成一颗漂亮的纪念之树。
最后,棺材中还预埋了发电系统,能够利用绿植和水分发电,供墓地上的LED灯使用,每到夜晚便自动亮起……
06气球骨灰盒
设计:英国工作室Studio PSK
将骨灰放入圆筒之中,转动上半部分,内置的气球将充气,带动整个结构升入高空。一旦在空中探测到雨云,那么圆筒会自动将细细的骨灰洒出——于是,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这些骨灰将伴随降雨,重回大地的怀抱。
07Family Tree
设计师:Loucas Papantoniou、Asta Sadauskait
这棵树由一簇蜂窝状的穹顶组成,每个蜂窝均属于一位已故的家庭成员,通过配套支架固定在墙上,形成了家谱,是家族每个人最后的安息之所,直观地展现了「家庭纽带」的概念。
骨灰盒由轻质混凝土制成,带有OLED显示屏。每当有人经过,显示屏都会发出宁静的光亮,并显示简短的纪念信息,仿佛在告诉留下的人们:“我们还在,我们永远在。”它的设计初衷是确保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爱将永远延续。
08数字公墓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彻底抛开墓碑、骨灰盒等实体的形式,我们又该通过哪些方式缅怀和追忆逝去的人,延续思念呢?
以色列设计师哈达斯·阿农设计了一个非传统意的墓地——数字公墓,而是一个可以长久哀悼和纪念死者的场所。逝者的家人和朋友们可以在一个墓碑形状的记忆芯片中收集他们希望留存的所有电子数据。
这些存储器将被集中到一个纪念馆中,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搜索,找到所需要的芯片位置,把它带进单独的纪念室,回顾美好的时光,从而更积极地应对失去和治愈伤痛。
09生命“延续”设计方案
这款这是来自西班牙的Bios Incube对于非传统丧葬的一次非常大胆勇敢的尝试,为弥留之际想要让自己的生命通过另一种方式在世界上活下去的人带来一种心灵慰藉。
内层为可降解材料制作的容器,把骨灰放入容器内,种下自己挑选的树种,埋入孵育器中,加入水后就可通过手机随时观察树苗的生长情况。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