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成功召开

   日期:2024-11-07    作者:caijiyuan 移动:http://qyn41e.riyuangf.com/mobile/quote/3228.html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成功召开

3月17日,在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季节,来自全国各地一千余位大学英语专家齐聚南海明珠三亚,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三亚学院共同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

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思想·高质量·共同体”,设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平行论坛三大模块,聚焦在新时代新思想引领下、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语言智能技术、数字资源环境助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提质创新、教师素养提升以及数字资源开发;多元驱动,协同治理,助力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共同体构建,切实推进中国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

01

【开幕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查明建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主持开幕式。他代表主办方上海外国语大学真诚感谢并欢迎各位大学英语界专家学者的到来并向大家介绍了出席本届论坛的主要领导和嘉宾。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了三位一体的统筹部署。高等教育集结着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责任重大。在这个背景下,召开第十二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查校长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对论坛的鼎力支持,感谢全国高校一千余位院长/系主任热情参与,也感谢三亚学院为本次论坛的筹备和顺利开幕提供全方位支持。

浙江大学副校长  何莲珍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教授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祝贺第十二届高级论坛如期举行。何校长提出:新思想是方向,高质量是要求,共同体是载体。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思考如何将新思想融入高校教材。高质量是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本质要求。大学英语教育应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并思考如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大学外语课程教学,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融通中外的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共同体是构建大学英语新生态,实现大学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载体。何校长随后还与大家分享了对于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和教师共同体的理解。

三亚学院校长  陆丹教授

三亚学院校长陆丹教授在致辞中说到,三亚目前正在打造海南的“教育岛”,各位专家的到来让三亚荣幸之至。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凝聚了全国英语教学的力量、智慧、情感和共识,推动了大学英语资源的汇聚和水平的提高,对大学英语的学科发展功莫大焉。陆校长借此机会向与会嘉宾简要介绍了三亚学院。吉利集团共出资建设了7所大学,培养了近20万大学生,三亚学院是其中四所本科院校之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25000名在校生。三亚学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友谊源远流长,也希望借此机会与各所院校建立新的友谊。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  李岩松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与大家分享了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高端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守正创新,在积极探索语言能力、学科能力、话语能力提升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李校长表示,上外的发展离不开兄弟院校的支持,他呼吁各院校一起携手并肩,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为开辟外语教育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外语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为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02

【跨文化大赛启动】

在本次论坛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三亚学院校长陆丹教授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编审共同启动了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启动仪式由孙玉编审主持。他指出,跨文化能力是外语学习者的必备能力,也是提升国际传播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近年来,外教社在跨文化出版、教师培训、科研项目、学生大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03

【主旨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  梅德明教授

立足大局与变局 树立数字与人文统一

的外语教育观”。

梅德明教授认为,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外语教育要立足“两个大局”,回归到“人”这一教育原点,培养内心充实,有丰满价值观的人才,着力培养机器人无可取代的能力。梅德明教授在报告中反复强调“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引出外语学科共同框架。他还指出,要树立正确的外语教育课程观,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共通素养。新时代,我们呼唤数字时代的复合教育者,提倡数字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融合与共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刘建达教授

构建基于形成性评价和交际语言能力的

外语数字教学新生态

刘建达教授的报告从二十大会议召开、新文科建设、外语课程思政、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新生态”、新时期外语教育评价改革等外语教育教学新背景引领我们对外语数字教育改革进行新思考。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刘建达教授指出,大学外语教学重点是提升语言交际能力,以话语为中心,着重语言的使用,而融合“教、学、评”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实施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最核心的理念是“以评促学”。各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大学外语课程教学大纲。最后,刘建达教授认为,当前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要结合课程思政、《新指南》、数字教育、信息技术、《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形成性评价等方面综合考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  胡开宝教授

人工智能背景下语料库在大学英语教学

中应用:议题与案例

在当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给外语教育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机遇。胡开宝教授指出,语料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主要议题包括:工具书、大纲设计、英语测试、中介语研究、数字话语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等;主要案例有:语料库技术与《新时代大学应用英语》研编;语料库技术与智能化多语种教学科研平台研制等。与国外相比,国内语料库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相对落后,尤其是在语料库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平台研发等研究领域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大力度,推进语料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肖维青教授

“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大学英语

助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途径

和方法

肖维青教授在开篇讲到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到“讲好中国故事”,其中涉及翻译的方向、翻译的语种、翻译的题材、翻译的工作模式。她指出,讲好中国故事,翻译很重要,同样重要的是要采用他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在从“翻译大国”到“翻译强国”篇章中,肖维青教授从“英语专业的没落?”和“ChatGPT的翻译能力如何?”等热点话题切入,最终得出机器始终无法替代人类翻译的结论。翻译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是语言服务,对人才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思辨能力。

大会主旨论坛由贵州师范大学刘照惠教授和浙江外国语学院柴改英教授主持。

贵州师范大学  刘照惠教授

浙江外国语学院 柴改英教授

04

【平行论坛专题报告】

下午,围绕主题展开的四个平行论坛在四个分会场同时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英语教师分享了各校对于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共同体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平行论坛一: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课程

平行论坛一的主席是北京大学李淑静教授。

论坛主席:北京大学  李淑静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四新'背景下“跨学科、融学术”的大学外语教育模式改革”。 王卓教授首先强调了语言教育的跨学科属性,讲述了山师大外语教育的跨学科改革脉络,为外语院校跨学科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之后,王教授提到“四新”建设对大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新要求。最后王教授从总体框架、总体思路、课程体系、教学组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展示了“跨学科、融学术”的大学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山东师范大学 王卓教授

江南大学方文开教授作题为“大学英语教学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的发言。方文开教授首先阐释了大学英语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背景、课程建设、评价体系和建设成效。接着,方教授全面介绍江南大学的大学英语综合评价体系。而后方教授详细介绍了评价体系的建设理念、实施方案、过程性考核以及试题库建设。最后方教授围绕学风提升、学生成果和教师成果三个方面介绍了该评价体系的建设成效。

江南大学 方文开教授

重庆大学莫启扬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大学外语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路径与方法”。莫启扬教授首先通过教育部发布的重要文件论述了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莫教授介绍了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认为我们应当以明确的校本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确保课程的高阶性,提升课程的创新性和课程学习的挑战度。之后莫教授详细介绍了重庆大学大学外语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重庆大学 莫启扬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刘国兵教授的发言题目是“课程思政:为何与何为——兼谈河南师范大学公共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刘教授强调,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是立体多元、方法是隐性主导、思维是科学创新。基于对于课程思政科学的认知,我们要建立国家、学校、学院三级联动保障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完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以点带面逐步开展有特色的课程思政。

河南师范大学 刘国兵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泽华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守正创新,智慧赋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分享”。刘教授首先强调了英语词汇的重要性,外教社推出的“词达人”英语词汇智慧学习平台让学生大大提高了词汇量,且每年外教社举办词达人竞赛,实现以赛促学,影响广泛。之后刘教授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选择词汇来讲解,如何学习单词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从词义定义看汉语英语的意合与形合。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泽华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林明金教授作了题为“语言与育人融合的大学外语课程教学”的发言。林教授介绍,福建师范大学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如“福建师范大学党支部建设重点立项——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三位一体’公共外语混合式教学体系构建”。另外学校还打造了思政示范课“博士生公共英语”、一流本科课程“高级公共英语思辨阅读”以及“青红之旅——走进古田会址”英语口语虚拟仿真训练。

福建师范大学 林明金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陈彦旭教授带来的发言题目是“挑战或机遇?——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大学外语课程建设的创新与改革”。陈教授从ChatGPT谈起,认为对待ChatGPT的使用态度应像治理洪水一样,堵不如疏。面对ChatGPT带来的挑战,陈教授认为我们“人类外语教师”要找到自己的不可代替性,与建立人工智能之间的互补、协作关系,同时也要反思外语的测评手段要不要发生变化,积极把握ChatGPT带来的新机遇。

东北师范大学 陈彦旭教授

平行论坛二:数字赋能,构建教学新生态

平行论坛二的主席是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

论坛主席:南京大学  王海啸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胡杰辉教授的发言题目是“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学习者画像探索”。胡杰辉教授首先阐明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学习者画像构建。胡教授以自身收集的真实数据归纳了四类学习者,并剖析了每类学习者的特点。之后,胡教授结合其他自变量探究了混合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的关系。最后,胡杰辉教授还特别提到了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大学外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系列活动的进展,希望学界同仁关注。

电子科技大学 胡杰辉教授

西安外国语大学黄立波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技术赋能背景下的翻译技能教学模式与方法刍议”。黄教授认为,在翻译技能教学受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挑战的背景下,教师们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模式与方法改革。他在揭露传统翻译教学的困境之后,详细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翻译的影响,他号召建立基于语言智能研究的智能化翻译技能教学体系,打破传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真正实现翻译技能教学的智能化。

西安外国语大学 黄立波教授

杭州师范大学李颖教授的发言题目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李教授从实验教学的应用原理谈起,以接受“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西方文化英语教程》教学的学生为对象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所有体验者都肯定了虚拟仿真的有益之处,但其具体的学习效果还受到内容的适切性、技术与设计、学习者的技术接受度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李教授利用实验还探查了虚拟现实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具体的VR学习建议。

杭州师范大学 李颖教授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赖春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教育技术赋能外语课堂教学评价”。赖教授首先介绍了语言课堂中评价的作用,从Assessment of Learning、Assessment for Learning、Assessment as Learning三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层面阐释了评估的规则。而后赖教授剖析了技术与评估之间的关系,提出技术能够重新定义评估的目标和重心,认为它不仅定义了语言的结果,还重新定义了语言教学的目标。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赖春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雷蕾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新文科背景下的教材文本自动分级:以阅读教材开发为例”。雷教授认为语言材料的适应性对于学习者而言十分重要,在这一领域中雷教授确定了两个研究方向:一是检测从不同难度层面改编课外阅读文本的句法复杂性,二是确定不管基于传统算法还是复杂算法,都能够很好地对不同级别的文本进行分类的索引。在此基础上雷教授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文本处理实验,最后确定了机器自动处理文本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效应。

上海外国语大学 雷蕾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金檀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数字化转型与外语教师数据素养:以学术英语混合学习为例”。金檀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对学术英语混合学习实践的探索,倡导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利用数字技术使学术英语课内学习合作化、自主化。近些年来,金教授的团队扎根一线课堂,聚焦混合学习,开展教学研究,探索学术英语混合学习模式。最后金教授认为外语教师应努力与数据打好交道,尝试使用数据来解决难题,进而全面发展自身的数据素养。

华南师范大学 金檀教授

山东大学王峰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学术英语读后续写:ChatGPT辅助的教学设计”。王峰教授从ChatGPT带来的学术写作风暴引出如何用ChatGPT辅助大学通用学术英语教学,他首先分析了学术英语包含的内容,随后阐述了如何进行学术英语的“读后续写”。最后,王教授提出了自己对于学术英语领域的一些反思,如专业学术英语和通用学术英语的辨析,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开发的“新时代大学学术英语”在综合、阅读、视听说的贯通使用等。

山东大学 王峰教授

平行论坛三:教师为本,推进共同体建设

平行论坛三的主席是暨南大学赵雯教授。

论坛主席:暨南大学  赵雯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毛浩然教授分享的题目是“ChatGPT思维革命中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危与机”。他强调,外语教师要直面危机,聚焦突围,精准提问具体问题,精准表达指令,着重于思维层次的根深叶茂。接着,毛教授指出要突破酋长困境,突破个人及组织成长的认知天花板,聚焦可持续成长,切忌只论成败。需要有思维的升级突围,问题导向突围,也需要有留白的智慧。学会顺势蓄势而为,产出赋能导向,作为院长和老师,需要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毛浩然教授

中国民航大学张艳玲教授分享的“虚拟教研室助力航空外语教学共同体建设:机遇与挑战”。张教授指出,我们需要把握住军民融合、虚实结合两个特点,在领导支持和领导力共享的条件下,朝着航空外语教师员价值导向和理想追求努力奋斗。航空英语教师应立足和回归教学本职,提升航空人员特别是飞行人员的专业英语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行业需求、国家战略需求。学校应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

中国民航大学 张艳玲教授

上海大学尚新教授分享的题目是“教师为本,推进共同体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保障体系建构探索”。尚教授主要从渠道、保障措施、成效等方面探讨了教师共同体建设。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全校首家面向公共基础教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旨在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院外用好虚拟教研室平台,拓展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渠道。上海大学外院获批国家级一流英语本科专业建设点,教学成果和教改项目质量持续提升。

上海大学 尚新教授

海南医学院窦岩教授分享的题目是“依托课程,构建大学英语教研共同体”,主要从教研共同体的特点、形式、团队共建、教学共建、科研共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窦教授介绍了1+X+1课程体系的教研共同体实践,该课程体系的总体原则是 “因材施教,多元学习”,涵盖三个阶段、四个课程群模块。该体系以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构建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互促互融的评价机制;以师生发展为导向,注重定性评价、过程评价与发展评价。

海南医学院 窦岩教授

安庆师范大学王先荣教授带来的题目是“依托虚拟教研室,打造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王教授首先阐述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背景,并指出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基于以上目标,安庆师范大学努力创建了以群体认同为基础的教研室,创新组织形式,依托智慧平台,共建教学资源,开展校际协同课程教学,打造虚拟教研室活动品牌。

安庆师范大学 王先荣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陈真真教授分享的题目是“产学合作聚合力 互促共赢同发展——北京邮电大学产学合作案例分享”。在当前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背景下,陈教授重点介绍了北邮-外教社产学合作的案例。北京邮电大学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全覆盖使用WeLearn平台开展智慧教学,应用于听说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框架下的“四位一体”智慧教学。同时,也使用外教社的词达人平台,进行外语智慧教学的联动,将词达人词汇测试作为过程性考核写入教学大纲。

北京邮电大学 陈真真教授

武汉大学程向莉副教授分享的题目是“数智时代大学英语教研共同体探索”,主要针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困境和大学英语教研共同体建设进行了探究和讨论。程教授阐述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困境,并介绍了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在大学英语教研共同体建设方面提出的创新模式——“WeModel”。程教授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不同发展阶段,并介绍了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教研一体化研究以及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武汉大学 程向莉教授

平行论坛四:多元驱动,培养国际化人才

平行论坛四的主席是上海理工大学刘芹教授。

论坛主席:上海理工大学  刘芹教授

三亚学院李发元教授探讨了“构建国际化传播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一主题。李教授认为,新文科建设的时代使命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到会讲中国故事、讲懂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外语专业遵循融合发展理念,突出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建设“新外语”,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求,也是契合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使命。我们的外语人才不仅要能够理解世界文化,促进文明互鉴,还要能够运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三亚学院 李发元教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喜华教授以“提升对外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以“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为例”为题作了发言。张教授指出,在国家需求方面,要培根铸魂,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在以赛促教方面,以赛事促进学生跨文化能力提升,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在以赛促研方面,践行育人素养,教学相长,育人达己。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张喜华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李雪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新时代理工类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她首先分享了新时代理工类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并指出,进入新时代,理工类高校要立足自身办学定位与学科特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回应人才培养时代新要求,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哈工大外国语学院着力构建“外语+”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做好国际组织人才储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外语人更大的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雪教授

湖南大学莫再树教授的发言题为“培养以语言能力和中西文化素养为基础的中外文明互鉴'使者'”。莫教授提出了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他强调,要重构和优化大学外语课程体系,解决课程体系与服务国家需要之间脱节的问题,改变单一语言课程性质,重构语言能力课程群的内涵,将语言知识系统化,增强课程挑战度,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到素养的转变,强调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过程性和实践性。

湖南大学 莫再树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胡新建教授的发言题为“‘发展共同体’视域下的英语学习第二课堂实践探索”。他从时代背景、核心概念、体系构建、实践案例、育人成效五个方面进行分享。第二课堂指向实践创新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途径。然而目前遇到了形式化、割裂化、零散化的困境,因而需要建设共同体。江西师范大学打造了一群由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致力于提升语音语调技能的团队,是第二课堂实践的成功探索。

江西师范大学 胡新建教授

陕西理工大学余丽教授的发言题为“新时代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她指出,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人才国际化是关键。余教授对国际化人才特征进行了各方面的详细阐述,指出目前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例如国际化人才资源短缺,国际化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等。余教授提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设置多元化,协同育人多元化,人才评价多元化,要外引内培,加强科教融合、产教合作、校际联合。

陕西理工大学 余丽教授

大连外国语大学秦丽莉教授的发言题为“全球胜任力视域下外语人才‘文化赋能’路径新探”。秦教授从外语教师的视角,探讨了全球胜任力的中国本土培养路径。她提出,大学英语应该在学生的“文化赋能”方面多做些努力,将人才培养体系转向多元文化能力培养。她建议以需求分析为前提,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学生与不同国家科技与人文领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以及全球治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助力“四新”人才“全球胜任力”的大力提升。

大连外国语大学 秦丽莉教授

平行论坛总结汇报由三亚学院执行院长刘开南教授主持。

三亚学院执行院长  刘开南教授

05

   【闭幕式】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  孙玉编审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编审代表承办方对论坛做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二十大会议的召开为我们带来了新思想;高质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目标;共同体的核心是教师。本次论坛的主旨报告和平行论坛都提到了新技术对外语教学的巨大影响,如何迎接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并更好地利用它们以提升教学水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外教社始终致力于大学英语教材的研发,今年推出了三套大学英语教材,各有特色,包括:“领航大学英语”“新时代大学应用英语”和“中国文化英语”。

闭幕式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叶青主持。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  叶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第十二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引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助力复合型国际化人培养为目标,为构建面向世界与未来的大学外语新发展格局汇聚了智慧和力量!

撰稿:查依帆  王珊雯  罗纯源

统稿:朱子璇

图片整理:龙婧

编辑:马莉  刘昊

责编:苏云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