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除”发展现代农业 王金会 今年3月至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就黑龙江振兴发展发表两次重要讲话,立足黑龙江农业发展实际,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提出一系列方向性举措。特别是关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论述,形象、深刻、凝练地阐释了粮食从大地到餐桌、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端头、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全产业发展过程,揭示了食物链、产品链、产业链、产业化的内在关系。黑龙江的农业资源特别是独有的绿色食品资源是有潜力、可持续的大优势,是龙江农业之“长”。种强销弱、量大链短是薄弱环节、主攻方向,是黑龙江农业之“短”。笔者认为,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抓好“三个体系”,做好农业加减乘除大文章,是农业“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的必经之路,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成功之路。 一、巩固提升现代农业成果,建设量大质优、安全绿色大粮仓,做好粮食综合产能“加”的文章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能提升是战术问题。建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抓好“粮头”、“农头”要多在研究战术上下功夫,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将黑龙江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财富优势。一是稳定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摆到农业发展的首要位置紧抓不放,以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加强黑土耕地保护,加快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组合应用,实现藏粮于地。加强农作物品种、栽培模式、耕作方法创新,建立长效制度,做到藏粮于技。进一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作用。二是壮大特色经济。抓住国家推进马铃薯主食化契机,在北部地区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种植。着眼建立对俄、日、韩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在大中城市周边和沿边县市加快发展蔬菜种植。推动食用菌种植区域向平原区拓展,扩大产业规模。在山区半山区加快发展优质北药、浆果和坚果生产,粮牧结合区大力发展饲料饲草作物,水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水产养殖。三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挥我省优良的农业生态优势,深入开展农业“三减”行动,探索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新路径,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突出抓好1169块“互联网+高标准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使其加快成为全省共同标准,示范带动全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扩面提标。 二、以种得好、销得更好为目标,建设全国绿色食品现代物流大市场,做好经营农业“减”的文章 抓好“食尾”、“工尾”,加快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建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解决只会种、种不好,产好米、不会卖,以及卖粮靠政府、市场不灵、竞争力弱的问题。一是推动分散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突出抓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带动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最大限度激励激活新型经营组织投资以农业为原料的工业化生产、植入以农业产品为货源的餐桌市场,促进农业农村农民与工业城镇市民的有效对接。二是推动传统生产向精准生产转变。加大科技示范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力度,推动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全面积、全方位、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科技、农资供应、现代植保、农村金融保险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三是推动偏重田间地头向注重市场端头转变。强化各类经营主体市场意识,通过现代营销方式让绿色食品生产经营意识在广大农村干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群众中扎根,用效益引领绿色自觉,提升绿色食品产业价值链。加大营销促销力度,推进农超对接,举办展销活动,培育知名品牌,加快黑龙江大米网建设,有效运用和创新“互联网+营销”模式,提高龙江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大车间,做好农业产业化“乘”的文章 建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应充分释放一产“接二连三”功能,加强内外联动,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加速推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头尾衔接、头尾一体、整体升级,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把农业转型升级为新型的“六次产业”,促进黑龙江绿色大基地、大粮仓向大粮商、大工厂、大厨房的产业化升级。一是打造龙头企业。开展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创建和农产品副产品综合利用试点,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由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聚转变,构建健全的贸工农、产加销相联结的产业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量大链短”问题。二是创新利益联结。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农企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和营销的增值收益,实现农企双赢。三是推动三产融合。抢抓国家支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利契机,鼓励扶持农民创业,推动农民由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变,发展各类产业经营服务增收,引导更多的农民变产业工人、变经理人,最终成为市民。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农业多样功能。通过推动三产融合,真正走出一条做全做深做精产业链、发展全产业链经济的路子。 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农业创新试验示范大省,做好农业供给侧改革“除”的文章 坚持把抓典型、推模式、可复制做为基本方法,把科技示范园区做成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示范引领区,示范引领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加快农业创新,真正种出标准、种出产量、种出效益。一是体制创新,机制灵活。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统领,围绕构建“三大体系”,创新农业经营、产业化链接、市场流通、社会化服务、政策支持等一系列体制机制,使农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农村生产力发展潜能。二是科技创新,典型示范。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在各积温带、各区域分别抓出一批作物种植以及产业化典型,打造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区群体,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表及里、表里如一,做到全程标准化、全产业科技化、综合效益最大化。三是结构创新,纵深发展。按照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深化结构调整,实现我省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加工量、比例合理化、最大化。不断丰富调整产业内部各分工环节的建设内容,加快推广集标准生产、品牌培育、市场营销、新型主体培育、农民创业、招商引资、产业融合、观光农业、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等于一体的复合型结构创新模式。四是方式创新,形式多样。坚持建设主体多元,不拘一格,鼓励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多元建设主体参与。坚持投资形式多元,充分发挥财政项目资金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广泛吸引金融、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合力推动的局面。坚持产权实现形式多元,加快土地确权,落实好“三权分置”,探索“三块地”改革的有效途径。 (作者系省委农办主任、省农委主任) 释放生态红利促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 吕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黑龙江时明确指出,以推进绿色发展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为加快推进我省资源型城市生态红利释放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发展思路,确保资源型城市既要坚守“青山绿水”,又要实现“富民强市”的转型目标。 一、夯实生态资源基础,加强生态保护利用。 一是扩大生态土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深入贯彻落实停止木材商品性采伐的决策,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湿地保护、恢复等方面的示范工程,探索创新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合理利用模式;推行草地资源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促进掠夺式开发资源向循环式利用物质转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二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挖掘生态资源潜力。优化煤炭开采和精深加工结构,加强煤系高岭土(岩)、油母页岩等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构筑煤电、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林木加工剩余物及废旧木质材料的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技术,研究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能源资源化技术,加大清洁能源供应和推广力度。 二、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系统修复。 一是遵循“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构建央企与受益区生态补偿机制。应按照生态资源净输出量标准,实施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有效补偿,推动央企与受益区政府采取资金补助、定项援助等形式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将森林碳汇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水源涵养地价值转换成为资源型城市横向生态补偿项目,比照国外对资源调出地区由受益区增加纳税或通过财政转移的资源补偿标准,重点用于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国家应明确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承担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等生态补偿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征收企业排污费,水、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环境污染费用,治污腾容——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二是实施资源异地开发策略,开辟境外生态补偿基地。充分利用对俄沿边的区位优势,开辟境外生态资源补偿基地,承包境外土地,引进界江界河的水利资源,满足需求。 三、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快生态城市建设。 一是加快发展接替产业,促进城市扩容提质。充分发挥森林、土地和矿产资源富集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大庆重点发展石化、汽车制造、新材料三个超千亿元的主导产业;煤城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挥鸡西、鹤岗石墨产业基地,形成石墨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林城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通过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有效催生网上交易、观光采摘等新兴业态,有效吸纳资源型城市转岗人员就业。二是打造“四大产业基地”,培育生态主导产业。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延长水稻、大豆、玉米、畜牧养殖和林产品等加工产业链,有效带动物流、饮食、民俗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基地,依托优质空气、湖泊、冰雪等资源组合优势,创意催生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养生旅游度假基地,加强线上线下宣传营销,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支持现有医药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优势产品和品种,坚持种加销一体化、医药产业配套化,突出合作社、大户带动,重点发展、开发一批新型北药产品。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依托气候冷凉优势,引进国内外著名IT产业,构建大数据产业。三是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借鉴石嘴山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经验,有序引导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接受高新技术辐射;以“龙江丝路带”建设为契机,深化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加快与俄罗斯、欧美发达国家在发展高端产业方面合作,入驻产业项目应严把节能环保评审关。 四、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加大生态建设投入。 一是争取国家财政政策,增加生态补偿重建费用。进一步完善中央对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政府购买生态产品的方式,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常态化的生态补偿,推行耕地、林地、湿地、水域与能源用地的生态环境补偿试点。争取中央财政用于大小兴安岭的生态补偿支出随财政收入状况每年递增。建议在中央财政预算科目中单列环境保护支出项目,下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项目防治污染、老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等具体项目,并立法规定其支出额度与增幅。二是争取国家金融政策,完善资源开发融资服务。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搭建银企融资对接平台,引导银行金融机构通过优惠贷款等方式支持资源开发,建议国家安排支持接替产业的贷款贴息资金,优先支持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生态型”产业项目建设。采取BOT、PPP等投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三是争取国家投资政策,支持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借鉴美国超级基金的经验,设立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基金,资助生态治理与恢复的项目建设。科学实施《黑龙江省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治理方案》,建议国家加大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投资额度,力争2020年棚户区改造搬迁工作全面完成。棚改工程不仅能改善民众居住环境,塑造城市新形象;更能安置近万名煤城转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促进煤城脱困转型。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科院) 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王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六个精准”,落实“五个一批”,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提高扶贫脱贫工作成效。“十三五”时期是脱贫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是重要政治任务。近年来,五大连池市委深入开展“心连心、促和谐”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发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等形式,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提升了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这是落实中央精准扶贫部署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要因地制宜,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实施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是最基础、最关键的第一步。如果连谁是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都不清楚,难免出现“伪贫取利”现象。五大连池市以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为平台,下派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开展拉网式排查,进家门、问真情、看实况,精准识别贫困帮扶对象,真正将生活困难的贫困户和特困户纳入帮扶范围。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逐户分析,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定户定人帮扶,不脱贫不脱钩。 二是发动党员干部真情帮扶。要以真情实意、真帮实扶的“真功夫”,带领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经常到贫困户家里体验生活,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研究脱贫措施。基层党员在农忙时要搭把手,有好门路时要捎个话,逢节日、生病送上问候,让心越走越近,让人常走常亲。今年,市委重新调整了干部下基层活动帮扶对象,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开展帮扶救助。 三是要持续稳定脱贫、拔除穷根。目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目标。五大连池市要求下基层的干部必须因村、因户、因人施策,针对不同村屯、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帮扶措施,为贫困村、贫困户理思路、找出路。特别是变“输血”为“造血”,对掌握一技之长的贫困户以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帮扶,对人多地少的贫困户以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帮扶,对缺少资金的贫困户以协调贷款等方式帮扶,充分挖掘贫困户自身潜能,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扶贫工作最终目的是让贫困群众真正摆脱贫困,必须将短期措施与长期措施结合,如果采取简单“短平快”措施,给点钱物,虽然实现了快速脱贫,但基础不牢,难以为继。为了避免实现脱贫的群众由于灾害、疾病等因素再度陷入贫困,五大连池市从扶贫机制入手对突发变故返贫的贫困户重新纳入帮扶对象,让因疾病、残疾、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低保五保等贫困人口不愁吃穿、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名群众掉队。(作者系中共五大连池市委书记) 正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方向 战继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就是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犹如国家和民族进步与腾飞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或缺。特别是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亟待加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培养陶成一批怎样的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无疑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关键。 一、坚定政治信念。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武装的。这就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政治信念,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要做到真懂真信、真学真用。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问题,才能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而不迷失方向,才能更好维护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担负责任使命。流淌在中国知识分子血液里最传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神圣良知。培养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特别是要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三、要突出原创求新。历史的车轮从来没有停歇,哲学社会科学总是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一成不变的研究方法是难以应对的,必须以创新的思维,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只有坚持原创性、创新性,才能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力,才能凸显哲学社会科学的软实力的重大作用。 此外,还要践行学以致用。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要将学问用于社会,真正做到讲话强调的“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理论若不和实践相结合,就是空洞的理论,就可能堕为荒诞无稽的“玄学”。无论从培养的角度,还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意识,都应突出学以致用或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要树立良好学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当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搞学术“拼盘”、“炒冷饭”,抄袭、剽窃,追名逐利等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必须加以解决的、不可忽视问题。要以诚实守信、慎思笃行,立德立言、博学弘道的精神来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出利国利民的精品成果,并以此来引领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作者系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助力龙江全面振兴 高勇泽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之后,又一篇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体现了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是新形势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社科理论界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巨大热情,转化为推进龙江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一是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时期,是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阶段,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更要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针对推进龙江全面振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咨询,为推进龙江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是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哲学社 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各个环节,把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最近三个月时间里两次针对黑龙江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构建龙江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中,统筹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协同推进,全面阐释、深入解读,集中推出一批有深度、有见地、有分量的学术成果,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是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党的主张就是人民的主张,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要坚持姓“马”和姓“共”的本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着力增强龙江哲学社会科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四是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现实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现在,黑龙江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经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够强,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等。要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建设,把这些学科做大做强、做出知名度,着力构建起具有龙江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群。 五是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目前,哲学社会科学界“五路大军”,都是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坚持党的领导是灵魂和生命线,是第一位的要求,决不能出现偏差。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开展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龙江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