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构成,其中牙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部分,其硬度达到洛氏硬度约为296。它不仅起到保护牙本质和牙骨质的作用,也是人们咀嚼食物的关键要素。然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当人死后进行火化时,剩下的骨灰中几乎找不到牙齿的踪影。
要解答这个疑问,我们需要详细了解整个火化过程。尽管当代人死后进行火化已达成共识,但多数人对这一过程并不了解,不免产生恐惧和神秘之感。据民间传闻所述,火化师在火化遗体时,会使用工具破坏遗体,焚烧时还要翻转遗体,这些操作令人感到极度不适。然而,这些传闻是否属实呢?
我向一名退休的火化工询问了这个问题。他曾在县城的火葬场从事了十几年的火化工作,焚烧过成千上万具遗体。老吴告诉我,二十年前,由于火化技术不够先进,为了保证焚烧过程的高效性,火化师的确会对遗体进行一些不体面的操作。
这些操作包括用刀具划破遗体的腹部,以避免受热膨胀导致爆炸;此外,他们还会使用钩耙之类的工具翻转遗体,以确保遗体焚烧更加充分。然而,这些操作都是出于必要,并且没有人愿意对逝者作出这种不敬的行为。
由于这些原因,以前火化时是不允许家属进入焚烧室的,因为逝者家属根本就无法看到火化过程。
这也导致人们产生了关于火葬场的误解,尤其是对于骨灰的处理,或者是是否会扣留部分骨灰。毕竟,一具上百斤的遗体经过焚烧后,骨灰的重量似乎并不相符。
实际上,遗体焚烧后的骨灰通常不会超过三公斤。这是因为人体骨骼在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经过火化炉上千摄氏度的高温焚烧后,骨骼中的水分以及小块的骨头都会被消耗掉。
影视剧中常出现的用罐子收殓骨灰的情节,现实中也存在。不过,影视剧中的罐子里的骨灰是粉末状的,而刚焚烧出炉的骨灰并非如此。
试想一下,如果遗体被完全烧成灰,那么焚烧炉中的高温气流会把骨灰全都带走,导致整具遗体连灰都不会剩。实际上,刚出炉的骨灰是一些大块的骨渣,甚至能看出是哪个部分的骨骼。
然而,这些骨渣已经完全碳化,用手一捏就会碎,部分逝者家属会选择直接将这些大块的骨渣装进骨灰盒。如果需要粉末状骨灰,只需工作人员将骨渣碾磨成粉即可。
过去,火化一具遗体的过程既复杂又耗时,整个过程下来差不多要两个小时。然而,现今的火化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不仅焚烧效率高,整个过程也更加人性化。
现代高档火化机差不多四十分钟就能焚烧一具遗体,整个过程基本上是全自动的。火化师只需根据遗体的体重等信息输入数据,火化机就能自动调整焚烧时间。此外,整个焚烧过程中,火化师无需做任何翻动遗体的操作,更不用划破遗体的腹部。
火化完成后,甚至能观察到整具遗体的骨灰仍保持着原有的姿态。除此之外,一些发达城市的火葬场还提供“观炉服务”,允许逝者家属通过焚烧室外的电脑屏幕观看整个焚烧过程。火化完成后,还会提供捡灰服务,让逝者家属亲自收殓骨灰。
好了,说完了火化的过程,我们再来说回问题本身:遗体火化后为何只有骨头而没有牙齿?
尽管牙齿在我们人体中被誉为最坚硬的部分,而且在我们的常识中,牙齿应当是最耐烧的部位,因为它们不会被轻易摧毁。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火化炉中的高温环境下,牙齿表面的釉质层会迅速裂开,并随后被焚烧、碎裂。更进一步说,牙齿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500℃的高温下会分解。因此,经过火化后,牙齿不可能保留其原有的形状和结构。
事实上,从火化炉中出来的骨灰或骨渣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骨骼。在高温的作用下,骨骼中的有机物质被完全破坏,仅留下无机盐。这些无机盐主要包括钙、磷、氧和碳等元素。由于牙齿本身就比较小,经过高温焚烧后,它们会破碎成更小的细块,与大块的骨渣混合在一起,无法单独辨识出来。
另外,一部分细小的骨渣会随着火化炉内的高温气流进入废弃处理系统,而另一部分较大的骨渣则会混合在一起。即使有牙齿骨骼的部分存在,但在混合的大块骨渣中也无法单独识别出来。